服务热线:18953678181 欢迎访问潍坊自驾游与房车露营协会官方网站!
协会动态

新旅游正在来临

发布时间:2023-08-15 09:15:50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的旅游将会迎来大变局。老龄化时代、高速交通时代、经济新常态时代、大数据时代、共享经济时代、国家治理时代、创新驱动时代、后工业时代时代、后疫情时代机理的相互作用,是大变局背后的逻辑。这些时代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叠加,会对我国的旅游发展模式、产业组织、产业形态、产品形态、空间形态产生重大影响,形成新的发展格局,使旅游发生一个大的变局,这个大变局的重要标志便是新旅游体系的形成。

我国旅游发展40多年的历程,原先旅游是借助于改革开放所形成的世界旅游需求起步的,在国内旅游需求与消费缺失的环境下,是依赖于外部旅游需求的持续注入形成的旅游体系。旅游供给不足、外部旅游需求既定的特定环境下,政府主导战略促使我们从供给侧入手来推动我国旅游发展。


这就形成了一个固定思维,在旅游领域,只要有供给,就会有需求,供给决定需求的理念成为旅游领域的共识,也成为旅游部门推动旅游发展的工作重心。即使在国际旅游消费不足,国内旅游消费需求放缓的环境下,我们依然是从供给侧发力,来寻找旅游增长点。


智慧旅游、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的提出、度假区建设、旅游景区建设、休闲街区的建设,这些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都是从供给侧入手来解决旅游发展的问题的。应当指出的是,这些工作对推动我国旅游的发展,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以及旅游产品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成绩不可小视。然而,从我国旅游发展的历程来看,形成我国旅游发展的变局,却是从需求侧发力推动的结果。


我国国内旅游的大规模兴起是2000年,起因是国家调整了假日制度,全年形成了三个黄金周,旅游需求有了连续性时间保证,国内旅游才有了大发展的条件,到2019年国内旅游达到60亿人次;我国出境旅游的大规模兴起是2007年,起因是国家放宽了中国公民申请护照条件以及中国公民换汇申请额度,使得中国出境旅游快速发展,到2019年,中国出境旅游达到1.5亿人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供给侧具有重要作用,但推动我国旅游大发展,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出境旅游,却是需求侧推动的结果。


在我国旅游进入新发展阶段,旅游产业体系日渐完整时,如何放大旅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效能,提升旅游贡献率,盘活旅游领域沉淀资产,是新时期旅游发展的重要任务。就当前来说,在继续进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通过旅游需求侧的制度性调整,激活旅游消费的潜在需求,是推动旅游有效增长的关键。


我国有巨量的潜在旅游消费需求,但这种潜在的消费需求,由于制度上的障碍,不能有效释放,多种旅游形态难以形成完整体系,在旅游市场上形成了“千军万马过观光旅游独木桥”的局面。就现实来说,在世界上占有较大比重的研学旅游、房车旅游、海洋旅游,之所以在我国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制于需求侧制度性的约束。因此,变局中的新旅游,就是要改变以供给侧为重心推动旅游发展的固有思维,通过系统的需求侧管理与制度上的调整,来推动我国旅游新市场发展格局的形成。

旅游的行为受其内在动机决定,外部环境影响,便形成了旅游形式。因此,旅游过程中所必需的各个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必然依据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形成配置,以实现其旅游。由于不同的旅游要素在实现其旅游行为的重要性的不同,其配置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在原先旅游的市场上,旅游行为主要是观光旅游,“游”的要素便成为观光旅游行为的核心要素,其它各个要素围绕着“游”的要素进行组合,形成以旅行社、旅游线路、旅游景区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组织和空间组织。


这也是原先旅游发展的主要形式。随着旅游深度发展,旅游行为也由观光旅游向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休闲旅游不断地演变,旅游行为的需求变化也使得旅游要素的供给配置发生了重大改变。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结果,便是旅游要素独立化。


旅游要素从原先的组合化向独立化演变的前提,是旅游行为对旅游要素的依赖性的区别。观光旅游依赖的是“游”的要素;度假旅游依赖的是“住”的要素;休闲旅游依赖的是“食”和“娱”的要素。当多种旅游行为并存于同一个旅游市场,同处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时,也必然会使旅游要素向独立化方向发展。当旅游要素独立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时,必然会引起旅游产业组织和旅游空间形态发生重大调整。


进入新发展阶段,全国范围内的主题酒店、精品酒店、民宿等一批新兴旅游业态的兴起,以及一大批度假区、露营地、风景道的建设,便是度假旅游兴起,促使“住”的要素独立化的结果;全国范围内旅游文化演艺、旅游节事、赛事的兴起,以及休闲街区、文化街区的建设,便是休闲旅游兴起所带来的“食”和“娱”要素独立化发展的结果。可以说,旅游要素独立化发展是新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我国旅游未来发展基本方向。因此,变局中的新旅游,就是要改变以旅游要素组合化构建旅游产业和空间体系的发展模式,以旅游要素独立化来构建旅游产业体系和空间体系。

旅游作为经济社会和领域,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走向的晴雨表。过去40多年,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推动下,旅游由原先的事业属性向产业属性转型。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旅游的产业化发展已经完成。进入新发展阶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标志着我国的旅游进入了一个不同于先前发展时期,也具有新的发展目标和新的历史使命,旅游化将成为这个时期的中心发展目标。


我们清楚地看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社会领域,旅游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消费、空间和产业的旅游化过程。消费的旅游化反映在人们日常花费支出中用于旅游、休闲比重在不断提升,旅游成为家庭日常消费的重要部分;空间的旅游化表现为一个地区常住人口的出游率以及外来旅游者的到访率不断提高;产业的旅游化表现为旅游领域行业种类和企业数目不断增加,业态不断丰富,就业人数不断扩大。


如果这种发展趋势不断强化,旅游化必然成为工业化之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方式。通过工业化和旅游化“两化”的双轮驱动,全面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实现新发展阶段各项目标。借助于日益增长的巨量旅游消费,通过对经济社会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要素整合和优化,形成与社会经济的融合发展的态势,成为全面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变局中的新旅游,旅游化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发展方式。